——温州市瓦市小学六年级STEAM项目实施方案 一、项目名称:《建一座高塔》 二、实施背景 塔是生活中常见的建筑,有的塔用来登高眺远,有的塔用来发射信号,有的塔外形美观,是城市的地标性建筑,还有的塔具有神秘色彩,让人望而好奇。其中,高塔屹立不倒的特点更是让学生想一探究竟。故在学生学习框架结构、塔状结构等知识的前提下,设计并制作一座高塔,对其进行实物测试,可使学生在了解、设计、制作、测试、评价等过程中,真实感受到工程设计的不易,以及塔在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。 三、实施目标 科学(S):知道框架结构的挡风性能好;上小下大、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。 技术(T):会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不容易倒的高塔,并在多次测试中进行改进与完善。 工程(E):会绘制设计图,其中包括尺寸等具体信息,并根据设计图制作高塔成品。 艺术(A):知道在高塔上添加个人的创意,使其具有个性观赏性。 数学(M):会根据要求对高塔的高度与塔基宽度进行测量,将其控制在限定范围内。 四、具体要求 1.小组合作完成,2-6人一组,每个小组有队名和口号。 2.制作材料不限(不能买现成的材料组装)。 3.塔高至少80cm。塔基尺寸在50cm×50cm以内,形状不限。 4.测试方式: ◆抗风性:普通家用立式风扇,用最高档风力水平吹向高塔,看是否倾倒。 ◆稳定性:选择一块平板作为斜面测试高塔稳定性,每10°增加斜面倾角,直到高塔倾倒。记录高塔不倒时,斜面最大的倾斜角度(如下图所示)。 ◆观赏性:可以使用粘贴工具,对塔身进行粘贴和装饰。
5.研究过程要经历“提出问题—确定方案—设计—制作—测试—再设计……”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和改进的过程,最后产生一个自己满意的产品,这些都要在成果汇报中体现。如下图: 五、评价标准 过程性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 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主要指标 | 3分 | 2分 | 1分 | 自评 | 生评 | 师评 | 分工合作 | 组内分工明确,合作氛围好,每个组员都积极参与。 | 有分工,但有部分组员参与度低。 | 分工混乱,甚至没有分工,家长代替制作。 |
|
|
| 有队名、口号、分工表三项。 | 有队名、口号、分工表其中2项。 | 队名、口号、分工表有其中1项。 |
|
|
| 设计方案 | 有详细的设计图,图中包含完整、准确的材料说明、尺寸标注。 | 设计图清楚,但缺少材料说明或尺寸标注。 | 产品设计图混乱、不符合主题或无产品设计图。 |
|
|
| 有文字介绍、准确说明设计意图和作品功能。 | 有文字介绍、设计意图和作品功能,但说明不够清楚。 | 基本无文字介绍。 |
|
|
| 设计图有很清晰的二次修改痕迹。 | 设计图有部分二次修改痕迹。 | 设计图上无二次修改痕迹。 |
|
|
| 研究过程 | 有体现“设计—制作—测试—再设计—制作……”这样的研究过程。 | 部分体现“设计—制作—测试—再设计—制作……”的理念。 | 研究过程中没有体现工程设计制作的流程。 |
|
|
| 有照片及文字的详细记录。 | 有照片或文字记录。 | 没有过程记录。 |
|
|
| 产品展示 (可借助PPT或视频辅助) | 所有组员参与上台汇报,均有发言。 | 部分成员参与上台汇报、发言。 | 只有一人上台汇报发言或无人汇报。 |
|
|
| 仪态大方、语言流畅、观点清晰。 | 总体上语言流畅、观点完整。但是存在部分语言组织、观点混乱。 | 语言和观点都很混乱,无法做完整讲解。 |
|
|
| 有效地展示了产品的设计意图和特点,逻辑线明确。 | 部分展示了产品的设计意图和特点,不够具体,显得混乱。 | 展示随意,混乱。 |
|
|
| 总得分 |
|
|
|
评价内容 | 具体标准 | 自评 | 生评 | 师评 | 塔高 | 低于80cm(0分) |
|
|
| 80cm(3分) | 高于80cm,每多10cm得1分(超出部分不足10cm的按10cm计算) | 抗风性 | 电风扇高档风力下不倒(3分) |
|
|
| 电风扇高档风力下倾倒(0分) | 稳定性 | 在10°倾斜面上倾倒(0分) |
|
|
| 在10°倾斜面上不倒(3分) | 稳定在10°以上的倾斜面,每多10°得3分 | 观赏性 | 具有小组特色、美观(3、2、1分) |
|
|
| 总得分 |
|
|
|
产品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组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
|